翡翠場區介紹

 老場區

—位於烏魯江中游,是開採時間最早的場區,大約是在18世紀。也是至今面積最大,場口最多,種類繁多的場區。其中較大的場口有27個。這其中最住著名的場口是:老帕敢、回卡、莫灣基、木那、格拉莫。這些場口的玉石產量多、質量高,交易中經常遇到,因此必須熟練掌握其特性。老場區最深地段現已開採到第三層,約20米深。第一層為黃沙皮,第二層為黃紅沙皮,第三層為黑沙皮。個別場口有蠟殼。

 帕敢場口

老帊敢是最早發現和開採的翡翠產地,場口位於烏魯河畔玉石蘊藏豐富,目前仍有產出。老帊敢玉石為次生的沖積礦,水石、山石、半山半水都有,皮殼有黃鹽砂,紅鹽砂、黑烏砂、水翻砂等,有些黑皮殼會有一層蠟皮。老帊敢的石頭其種質,水頭都不算比較好,但帶色的比較多,以豆色為主,而且色比較容易進,只要皮殼上稍微有點色的表現,色都會進去。所以賭石的人都喜歡老帊敢的石頭。不過老帊敢的石頭要小心裂,因為裂也容易進。

 莫灣基場口

—該場口位於老帊敢以北,分布在烏魯河支流,產出的玉石件頭一般不大,但數量多,玉石皮殼主要以黑烏砂為主,玉質的好壞主要看霧,霧好則玉質好,霧差則玉質差。皮殼上若有色的表現,就比較好賭,色比較容易進。

 木那場口

木那是翡翠著名的場口,出產的玉石也比較多,木那場口上層的石頭質量比較差,但越往下挖質量越好。其皮殼多種多樣,主要有白砂,黃砂,水翻砂,石灰皮等,其中石灰皮很容易出玻璃種帶色的高檔翡翠,是很多人喜歡賭的場口

擺三橋
擺三橋

擺三橋以砂皮為主,主要以黃砂皮,紅砂,楊梅砂為主,外形特徵像木那,皮殼一般都比較薄,有些擺三橋存在一半翻砂皮殼,一半光滑皮殼的特點。擺三橋的原石種水一般比較差,種水好的較少,如果有松花的話,則色容易進。

格應角場口
格應角場口

此場口玉石多為黑烏砂,品質相對較好,尤其是薄皮薄霧的烏砂玉,其種就比較好。

會卡場口
會卡場口

會卡石頭塊度較大,主要是蠟皮,皮薄,肉質比較細,但種好的比較少,如果有色,色起活後會艷三分。—會卡的石頭需要注意的是與水沫共生的料子,其外表比較難區分。

 大馬坎場區

該區位於烏龍(魯)江下游,毗鄰老場區,距帕敢約30km。開採時間較老場區短,大的場(廠)有11個。較大場口有11個。最著名的場口是:大馬坎、黃巴、莫格跌、雀丙。目前已挖到第四層,主要為坡積及山下河床水石。主要有黃砂皮和黃紅砂皮兩種翡翠礫石。殼下必有霧,霧色呈紅、黃、黑、白多種,凡是皮殼與黃色(玉)相雜難分的,其玉色偏藍。該場口的水石較多,個頭一般不大,多在1~3kg之間。

 新場區

位於烏龍江上游的兩條支流之間。翡翠礦礫分布在表土層下,開採方便,主要的場口有9個,翡翠料多為大件的白地青中低檔料。主要場口有9個:莫西沙、格底莫、八三、馬薩、鐵龍生。

格底莫場口
格底莫場口

格底莫場口原石皮殼與莫西沙比較相似,其場口靠近莫西沙場口,其體積要大於莫西沙場口,主要黃鹽砂和黑烏砂居多。

莫西沙場口
莫西沙場口

莫西沙場口是新場區比較出名的場口,皮殼主要以白砂黃砂皮與灰砂皮居多,其脫砂皮殼屬於最後的原石,經常出產一些冰種玻璃種的翡翠,是賭種水的好場口。

八三場口
八三場口

因1983年發現故稱八三場口,規模大,蘊藏量豐富,玉石件頭非常大,可達數噸,屬於原生山石玉,玉石結構非常酥鬆,白底,局部有色花,種質很差,很多用來做B貨。

馬薩場口
馬薩場口

馬薩玉的皮殼厚薄都有,顏色也比較多,以黃砂皮居多,一般沒有霧,黑皮的則有黑霧,玉石件頭很大,裂多且一般都是大裂。其種質很不穩定,好壞都有,所以馬薩玉賭性很大,需要特別謹慎。

翁巴列
翁巴列

翁巴列位於新場區的西北方面,接近老場區的位置。翁巴列皮殼石紋明顯,皮紋較多,砂細夾泥,皮殼薄,皮肉過度層也薄,皮色黃中偏紅者居多,但往往種與水的比例不成正比,水好而種差,棉大,裂多,能棉死人。如果有棉,這個場口的石頭在皮的表現上面就能看見。翁巴列的種一般為偏嫩,水不夠清,拋光一般光澤度不夠。

 小場區

——位於恩多湖南面,毗鄰鐵路線。較大的場口有8個,最著名的場口是南奇、莫罕、莫六。礦區已開採到第三層,第一層多黃砂皮,第二層為黃紅砂皮,第三層為黑砂皮。翡翠礫石多帶蠟殼,其中著名的場口如南奇石,其特點是皮薄,大小約為0.3O.5cm 


德烏場口
德烏場口

德烏場口位於新場區北部,德烏玉屬於殘積型玉石,德烏玉是一種高色,短水的滿綠翡翠色料,玉石件較小,色深而濃艷,只能做薄的首飾和花件。

凱蘇
凱蘇

凱蘇玉屬於原生山石,其體積較大,需爆破取料。此場口原石表面無皮,白底、色花,底子較細但種水不夠。

鐵龍生場口
鐵龍生場口

铁龍生場口玉料雖然都是綠色,但玉石結構特別酥鬆,種很差,水頭很短,很多都沒有用,但有極少的料子種水較好,屬於高檔色料。

南奇場口
南奇場口

南奇石頭一般皮薄,有霧,皮殼顏色各種顏色都有,以薄皮薄白霧的黑烏砂最好,如果皮上有松花,則色容易進,是好賭的廠口。

后江場區
后江場區

是開採較晚的一個場區,屬老廠玉,有約1 0個場(廠)口。 其特點一般是單件礫石的件頭小,透明度好,結構致密細膩,原石綠,所謂"十個後江九有水"。皮薄且蠟殼不完整的地子好,而外皮淡陽綠的色正,色濃夾春的則色偏,顏色過深加工後則反黑,後江石的毛病是裂綹較多。

雷打場區
雷打場區

是因出產雷打石(往往加工成品後出現許多裂綹,像被雷打過一般、色綠地乾的翡翠)而得名。產地位於後江場的上游。翡翠礦礫的特點是種乾裂多,較軟。但如遇到一些可取料的部分,也可能出較高價值的翡翠。
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